改革的目的地究竟在哪里
一一读罗范懿新著《我的改革我的家》
作者 吕 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罗范懿老师所写的长篇小说《我的改革我的家》(以下简称<我>)以奉行利己主义的“精英村”代表陈耀祖回归到“傻瓜村”奉行的集体主义的心理过程,标注了改革“止于至善”的目的地是共产主义。
改革激发共产主义信仰。小说人物陈解放以重走长征路求得信仰"灵丹",为当代人解除信仰迷茫提供了参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当中有“知所先后”的发展"真经"即: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目的地,诸如共产党的成立、人民军队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中国的建立……。小说回答了在经济大潮中找到正确精神信仰的一个途径。缺乏物质的生活是痛苦的,而缺乏精神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因为这种生活把人降维为动物。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是由共产党领导,改革是人民群众充分参与,改革也要攻坚克难,改革的目的地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全民的共产主义认知觉悟(民无信不立)。心中有党,岭上有徽,小说以开发龙脊山的"党徽岭"的文化运作,演绎了向人民群众科学有效的传播共产主义信仰的途径,并将罗范懿老师原创的解读共产主义何以存在的“三和原理”做了另一种解读,只有民众把共产主义信仰用于社会实践,并成为民众乐于接受的精神原动力,从而把共产主义信仰刻在人民心头,改革才会成功。改革成功的原因是它将改变社会性质,因此可以说,改革的目的地是一一共产主义。
改革始终贯穿共产主义信仰。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触及到每一个人的灵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理清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如何理清领导和公仆的关系,如何理清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我》做了有益的探索。读罢《我》凡有正常思维的人,不难得出:社会主义救民众、救中国,更不难推导出一一共产主义救世界,为此每个人都需要一场切实的自我革命!信共产主义就是信光明大道、就是信人间正道,共产主义信仰的文化主权和独立自主的经济主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体两面,富有的精神创新与富足的物质创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没有精神的肉体与没有肉体的精神同样不能存在。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也是信仰的主体。在王书记为代表的老一代先锋队的带领下,共产主义信仰在过去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预见,在陈解放为代表的新生代先锋队的带领下,共产主义信仰在未来的改革中必然也会发挥巨大作用。
改革的目的地是共产主义。越来越来多的人会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大学之道!道明则民信,民信则国立,国立而后平天下、生万物、开人类万世太平!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