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在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济南市历城区文化馆和省级非遗项目济南木偶戏积极响应《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由区文化馆与济南木偶戏项目共同发起,在历城区正式启动非遗活化进万家社区巡演工程。让非遗走进社区,让孩子从电子屏幕转向现场演出,让社区在周末亲子时光中孕育文化传承的土壤。现诚邀各社区共建文化生态圈,用一场木偶剧的时间,激活社区文化基因!
中国的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在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济南木偶戏传承的主要表演形式为杖头木偶。
传承是我们的文化使命,创新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济南木偶戏从2017年开始,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对传统木偶表演形式进行创新,研发出了机器人木偶,实现了木偶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机器人木偶代替传统木偶演出,再配合自动化演出舞台对声、光、电的自动控制,给济南木偶戏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和了解木偶戏。2024年济南木偶戏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此次百场公益演出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创新社区文化惠民”的指导精神,响应济南市打造“文化济南”的战略部署,依托历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资源,以“非遗+科技”赋能文化惠民工程。竹马戏偶机器人木偶剧将传统非遗技艺与智能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兼具艺术观赏性、文化传播性和科技互动性的新型文化体验形式。通过百场社区巡演,推动非遗走进基层,激活社区文化活力,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以非遗为魂,以科技为翼,济南市历城区百场机器人木偶剧社区巡演将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扎根基层的创新实践。从《炮楼战》的红色热血到《少年辛弃疾》的家国情怀,从机器人木偶的科技魅力到非遗市集的烟火气息,我们以“家门口的剧场”打破文化传播壁垒,用“零距离互动”唤醒城市文化基因。百场巡演是起点而非终点——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创新、群众参与的三方联动,这场活动将点燃社区文化活力,为非遗活态传承开辟可持续路径,更将为全国“科技+非遗”融合提供鲜活样本。期待与历城居民共赴这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让文化惠民真正成为“可观、可感、可传承”的生活风景。(济南市历城区文化馆供稿)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