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后现代解构的狂澜肆意奔涌,无情地冲击着文学的广袤疆域,湘西散人王一丁以一篇《洪江古商城赋》,毅然构筑起一艘逆流而上的文字方舟。这艘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方舟,既弥漫着
《楚辞》中端午兰芷的馥郁芬芳,又回荡着沅水船工雄浑激昂的号子声浪。在古典与现代剧烈碰撞的激流交汇处,它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摆渡。作者以灵动的笔墨为坚韧的缆绳,将洪江古城跨越两千年的商脉与文心,牢牢系泊于当代的精神版图之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知识分子守护文明火种的高度文化自觉。
骈体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巍峨耸立的高峰文体,曾因其形式要求过于严苛、时代语境变迁而逐渐走向式微。然而,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王一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笔下以《洪江古商城赋》为代表的一系列原创骈文,犹如划破长空的璀璨星辰,不仅成功重振了这一古典文体的蓬勃生命力,更通过文白巧妙结合、主题大胆创新以及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为当代文学注入了全新且诗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文化基因。

神:在赋体桅杆上升起新帆
(
1
)破格与守正的双重变奏
“危楼百尺纵诗酒,家有千卷薪火传”,这看似中规中矩的传统对仗句式,实则暗藏现代语法的精妙密码。作者将“诗酒”置于“纵”的动态语境之中,瞬间赋予静止的楼阁以飞扬灵动之姿。着一“纵”字,尽得风流。我鲁莽地尝试过以其他汉字替代“纵”字,终觉不妥,终是无味。王一丁这般处理,既巧妙承袭了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营造的空间张力,又大胆突破了骈文工稳对仗易显板滞的局限。在“嵩云禅茶醉客官”的细腻铺陈里,“醉”字作为全句的点睛之笔,不仅描绘出茶香令人沉醉的美妙情境,更深刻隐喻着文化魅力使人痴迷,这种多义性修辞无疑是对
《文心雕龙》“隐秀”理论的当代精彩演绎。
对音律与朗诵深谙于心的王一丁,在严守骈文对仗工整、声律铿锵的传统规范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汉语词汇,对语法结构进行裂变和升华。文中既有
“枫泉古井,顺发油号”这类具象化的历史意象,生动勾勒出洪江古商城的往昔风貌;又有“商道精神,民俗风情”等现代概念的精准阐述,成功消解了古文与当代读者之间的隔阂。此外,他还熟练运用“以典入白”、“以俚语入诗”的独特手法,让洪江本土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文化符号,如香气四溢的“桂花酒”、风味独特的“血粑鸭”、“马打滚”、“蒿菜粑”,与郑板桥“吃亏是福”的格致商训等历史典故相互纠缠,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语言张力。这种大胆创新,既是对骈文“辞藻华美”传统的忠实继承,更是对地方文化隐喻的天才式激活。
(
2
)声律迷宫中的突围实验
湘西散人作品打破了传统赋体四六句式的机械循环模式,创造性地构建出
“俩字、三字经”式的独特节奏单元。“出岫,出色,出千?”这般短促有力的诘问,恰似商帮算珠清脆的叩击之声,充满灵动的空间节奏感;“成龙,成凤,成虫”的递进排比,则仿若命运签筒神秘的摇响,启人遐思。这种“赋中有文,文中有赋”的结构创新,使文本获得了如乱石铺街般错落有致、长亭接短亭般绵延不绝的交响乐变奏曲般的声效层次和味觉享受,在“平平仄仄平”的古典框架之中,注入了现代诗歌富有跳跃性的呼吸节奏。
《洪江古商城赋》以地理空间为经,以历史河流为纬,精心构建起多维叙事框架。开篇
“天地浑蒙,春秋以还”,以水为脉络,巧妙串联起洪江古商城的自然地理与商业发展脉络;中段通过“代代重耕读,妇孺尊前贤”、“长衫短褂油号挤,嵩云禅茶醉客官”等细腻铺陈,生动再现了明清时期洪江古商城的市井繁华盛景;结尾则以“伊人立绣楼,衣香入鬓影”、“群聚遐思远,薄酌有乡亲”收束全文,将个人的乡愁情感升华为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感。这种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既契合骈文“铺采摛文”的文体特质,又赋予文本如史诗般宏大开阔的视觉冲击。
责任编辑:侯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