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的文体尊严,坚决拒绝流俗(如《文峰塔赋》《雪峰山赋》中对传统典故的恭谨化用);另一方面,他通过经纪人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景区、企业的文化需求,使赋文成为“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例如,
2023
年,他不畏酷暑艰险,应邀前往拥有
2200
余年悠久历史的武冈古城,潜心创作并反复打磨《云山赋》;更早时候,《怀化赋》与“千年湘西”酒业开展顶格文化合作,通过酒瓶篆刻、书法题签、扫码听诵等创新形式,实现了古典文体与现代商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彩碰撞。
从学界视角来看,《洪江古商城赋》、《杜鹃草堂赋》、《东莞赋》、《樟木头赋》被郑重纳入骈文复兴的讨论范畴,学者们认为其作品
“与时代潮流合拍,始终站立潮头”,“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容量,情感份量,艺术含量”(《诗刊》高级编辑、北京著名词人叶宝林先生语);从大众层面而言,其赋文通过中国辞赋界权威杂志《中华辞赋》广泛发布与传播,在“三无”情况下(没有企业冠名、没有企业赞助、没有微信拉票),清贫慎独、耿介自持却敬天惜缘、乐善好施的王一丁被评为
2020
年度“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辞赋家”,成为公众感知高雅文化、洪商文化的重要情感纽带。常言道:人以地名,地以人显。因此,是不是可以说,王一丁个人的高光时刻在某种意义上也顺便带给了生育他的故乡洪江以文学魅惑的磁力与粘度,包括世界目光恒久的关注与停留:这种上下贯通相得益彰的回环效应,标志着骈文从“博物馆文学”向“活态文化”的成功转型。
结语
文明摆渡者的艄公号子
王一丁逾十年的骈文创作实践,使其宛如沅江之上经验丰富的老艄公,在传统的湍流与现代的汹涌漩涡之间,稳稳地把住文化传承的舵柄。因此,他的骈文代表作《洪江古商城赋》既非博物馆里冰冷的青铜器复制品,也不是后现代杂乱的话语体系拼贴,而是用古典文法独具匠心戮力浇筑而成的现代精神纪念碑。当
“排工号子”化作“响遏行云”的文字韵律,当“窨子屋”的砖缝中生长出崭新的文化年轮,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一篇辞赋范本的偶然诞生,更是一个文明自新机制的生动演示。这种创作,本质上是以文学方式完成的一场充满挑战、非高手不敢轻易尝试的文化基因编辑工程,在传统的双螺旋结构里,成功嵌入了现代性的碱基对。
总体来说,《洪江古商城赋》的成功,得益于
“天下赋人”王一丁以“守本开新”的非凡智慧,完成了骈体文从形式到内容的现代转化与嬗变。他既坚守骈文的韵律美学与伦理内核,又通过文白交融、文商联动、跨媒介传播等艺术策略、市场策略,使其成为承载家国情怀、激活地方记忆、推动文化复兴的重要文学载体。在此意义上,《洪江古商城赋》不仅可视为王一丁个人创作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传统文体现代转型过程中一座无须回避也殊难忽略的重要里程碑。他数十年在文字领域里身体力行、皓首穷经的艰辛快乐探索再一次有力证明:唯有将文学深深根植于土地,以一颗感恩之心回应时代命题、回馈天地福泽,日渐式微的古典文体才能真正重焕生机,绽放出愈加耀眼的光芒!
2025
年端午节初稿于厦门鼓浪屿旅次
2025年父亲节前夜改定
作者简介

珠链散开,女,文坛七零后,
2010
年加入中国作协,资深写作者、自由思想者,有作品多部公开出版;酷爱朗诵、围棋、旅游和摄影。不求闻达。目前处于全国各地游学休闲
/
眠状态。
王一丁简介

诗酒相伴,粗通管弦;爱观星象,偶悟禅机。王一丁,雪峰山之子,湖南洪江古商城出生,当代知名赋人和文学活动家,东莞原创文学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据2017年第5期《中国文艺家》对“文艺莞军”的介绍);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作家协会、朗诵协会资深会员,樟木头新阶联首届监事长。近年主攻骈体文创作,计有四十余篇在网络线下广为流传,近十篇赋文系受各地特邀特约创作,并被景点刻石传播。获评第7届中国诗歌春晚“2020年度中国十佳辞赋家”。注重独立思考,崇尚精神自由;不惮灵魂寂寞,但求人间清醒。
责任编辑:侯淑丽 |